星期日, 6月 07, 2015

WeChat 微信 - 中國網民的關注

根據微信最新官方數據顯示,
截至今年2015年第一季度末,
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
有近3億人,每天都在刷微信!
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

毫無疑問,微信(Wechat)儼然已成了
中國移動社交領域的霸主。
前幾年風頭十足的微博,現已回天無力,
後起之秀,來往和易信也宣告阻擊失敗,
而Line和WhatsApp在中國,也落得慘淡收場。

從微信如今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來看,
它的成功,建基的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即時通訊軟件,
騰訊經過不斷地技術研發和針對使用者需求改進,
已將微信的功能性和實用性,變得更加全面和人性化。
現在,它的影響範圍已達至購物、交通、繳費、餐飲,
還有醫療。其直接帶動的生活消費已達百億人民幣。
WeChat已經是用戶的資訊分享平台和市場營銷的重要媒介。
很多的品牌和公司,都已在微信上建立了公眾賬號!
借助這微信公眾號,能更好的傳播公司的市場價值。
將公司的理念和產品資訊迅速傳開去。

今天介紹的這個微信上的中國
就是把中國網民在關注的,在討論的,在追踪的,
通通為你挖出來!不論是信息,圖片還是視頻等資訊。
總之,只要是微信上的熱門話題和文章,
這一切的微資訊都能為你迅速掌握。



延伸閱讀:2015微信用戶資料包告:已覆蓋中國90%以上的智慧手機 - 鳳凰科技

2015 微信用戶資料報告

2015年5月13日,騰訊公佈了2015年業績報告(未審核)。請查看以下根據該報告更新的2015微信用戶資料報告:

微信2015 表現

微信已不單單只是一個充滿創新功能的手機應用。它已成為中國電子革命的代表。覆蓋90%以上的智慧手機,並稱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

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549million)。

達到:

覆蓋國家: +200
覆蓋語言: +20種
品牌微信號: +8百萬(+8 Million)
移動應用對接: +85,000
微信支付用戶: 約4億(~400 Million)

微信使用人群分析

性別-男女用戶比例64.3% :35.7% (約1.8:1),用戶以男性為主。

年齡-微信用戶普遍年輕,平均年齡在26歲。

97.7% 的用戶在50歲以下。
86.2% 的用戶在18-36歲。

職業

絕大部分微信用戶的職業來自:企業職員、自由職業者、學生、事業單位員工這四類職業。
80%中國高資產淨值人群(high-net worth)使用微信。

微信對社交的影響力

每日活躍用戶-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

25%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
55.2% 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

使用微信後,用戶新增好友比例

微信作為中國微信用戶強大的社交工具,接近一半活躍用戶擁有超過100位微信好友。
57.3%的使用者通過微信認識了新的朋友,或聯繫上多年未聯繫的老朋友。

移動資訊消費行為

手機流量消耗
54%的用戶認為使用微信後,移動流量的用量增加了。
40% 的使用者微信流量使用占到全部流量30%以上。

用戶手機流量的使用分佈
微信成為近30%用戶手機上網使用流量最多的應用。

用戶在微信上的流量為所有應用中的最高,遠高於微博,購物,視頻,地圖,郵件等服務。
微信對娛樂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微信表情

56.5%未使用過微信表情
38.3%免費使用微信表情
近五成用戶使用過微信表情。
5.2% 的用戶為微信表情付費買單。

微信對生活消費的影響

娛樂53.6%
公眾平臺20.0%
購物13.2%
出行11.3%
餐飲2.0%

微信直接帶動的生活消費規模已達到110億元(US$1.76)
其中娛樂消費時最大支出,規模為58.91億元(US$943)
微信打車的用戶消費比例
在微信打車用戶中,每月消費100元(US$16)左右的用戶比例達到34.3%

微信提供的公共服務

2015年第一季度末,通過微信已實現大部分城市的當地社會公共服務,包括公共交通、生活設施繳費、醫療、市政等服務。

微信“搖一搖”功能也被擴展,繼而使得商家可以為用戶提供優惠券等促銷活動。

微信支付和錢包
微信支付和錢包功能通過新年紅包等交互活動獲得了用戶的廣泛歡迎。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的用戶關注比例

29.1%自媒體
25.4%認證媒體
20.7%沒有關注
18.9%企業商家
5.9%行銷推廣

公眾號是微信的主要服務之一,近80%使用者關注微信公眾號。
企業和媒體的公眾帳號是使用者主要關注的對象,比例高達73.4%。

公眾微信號的主要用途

使用者關注公眾號主要目的是獲取資訊41.1%,其實是方便生活36.9%和學習知識13.7%。
微信公眾號的用戶付費比例
公眾平臺帳號服務收費偏向於低單價模式。
42.1% 的用戶每月消費低於10元。

總體社會影響力